新版《公共建筑節能(綠色建筑)設計標準》(以下簡稱“新《標準》”)新增了關于朝西外窗的強制性條文,對于沒有設建筑自遮陽、綠化遮陽等措施的建筑物朝西外窗(含透明幕墻),窗墻面積比大于30%時應設置活動外遮陽系統。市城鄉建委有關負責人介紹道,活動外遮陽系統包括很多措施,比如百葉簾遮陽、中空百葉遮陽、鋁合金格柵遮陽、織物遮陽以及鋁合金機翼遮陽等。屋頂透明部分不超過總面積20%
? ? 作為新《標準》中的強制性條文,公共建筑屋頂透明部分的面積也有明確的規定:不應大于建筑屋頂總面積的20%,并應采取適宜的遮陽措施。“屋頂水平面太陽輻射強度最大,遮陽措施非常重要。”市城鄉建委人士表示,鼓勵對透明屋頂部分采用內遮陽,外遮陽,活動遮陽等附加遮陽措施。緩解城市熱島效應?遮陰面積大于50%
? ? 對于步道、庭院、廣場、游憩場和停車場等戶外活動場地,新《標準》要求有遮蔭措施的面積最好高于50%。
“綠化遮蔭、構筑物遮蔭、建筑自遮擋都屬于遮陰措施。”市城鄉建委有關人士解釋道,綠化遮蔭面積按照成年喬木的樹冠投影面積計算;構筑物遮蔭面積按照構筑物投影面積計算;建筑物自遮擋面積則按照夏至日8點到16點內有4小時處于陰影區域的活動場地面積計算。公共建筑500米內有公車站?800米內有軌道站
? ? 記者了解到,公共交通也納入了綠色建筑設計要求的考評項。其中,公共建筑場地出入口到達公共汽車站的步行距離不超過500m,或到達軌道交通站的步行距離不超過800m;同時場地出入口500m范圍內設有2條或2條以上公交(軌道交通)線路;
? ? 此外,還需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聯系公共交通站點;場地內人行通道均應采用無障礙設計,且與建筑場地外人行通道無障礙連通。